首页    |    联系我们
>> 新闻动态 >> 亲子关系
表现出攻击性,是孩子成长的信号
信息作者:施依整理      信息来源:转载      [2019/9/6 14:58:42]

《哪吒》这部动画片看得我从头哭到尾,不光是初为人母一看到涉及亲子关系的题材就泪点奇低,更多的是几次被哪吒的父母对他全然地接纳而感动,李靖夫妇真正做到了“爱他如他所是”,这个“所是”指的是,即使他是魔丸转世。


  尤其在哪吒表现出攻击性的时候。


  影片一开头,刚刚降生的哪吒横冲直撞、毁坏房屋,就在百姓都主张除掉这个妖怪的时候,哪吒的妈妈冲过来一把护住了哪吒,就在这时,哪吒在她的手臂上狠狠咬了一口,印出丝丝血迹,妈妈的表情却丝毫没有变化,依旧温柔地看着哪吒,也就在这时,哪吒眼里的恐慌和戾气突然消失不见,他也同样温和地望着妈妈。

  这一幕,浓缩了一位母亲接纳、抱持并转化攻击性全部的过程。


  这一幕也让我想到几天前朋友和我聊天,说孩子和她闹着玩,拍了她脸一巴掌,孩子的姥姥看见后马上教育了孩子:“你怎么能打妈妈呢”,然后转过头来继续教育她:“你现在就让他这么打你,长大以后还不知道会什么样呢”。


  我听了之后觉得有点惊讶,姥姥好像把孩子的打闹看成一件非常严重的事,姥姥的反应可能是我们父母辈比较代表性的一种,对孩子打人攻击别人的行为习惯性地喝止,并且有一些负面评价。


  到了我们这一辈呢,朋友说觉得妈妈有些大惊小怪,但说实话自己也犹豫,担心孩子是不是生性就爱打人呢,未来孩子会不会成为问题孩子?应该如何应对他打人的行为呢?


  我想恰当地回应孩子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前提是,如何看待孩子的攻击性。

 

1.

  攻击性的释放伴随孩子的成长


  ❶ 攻击是孩子的成长信号


  攻击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。温尼科特说,最早形式的攻击从子宫中就已开始,那就是婴儿的胎动。成长的动力本身包括攻击性的释放,《如何应对孩子的愤怒和攻击》一书中提到,当孩子经历一个成长节点时,攻击性情感就会浮出水面。


  刚会爬的婴儿喜欢乱扔东西,学步期的儿童有咬人打人的行为,到两岁左右孩子突然脾气大增,处处跟父母对着来,这些攻击性的释放都伴随着成长的重要节点发生着,孩子会享受制造混乱与激怒父母所带来的快感,他试着用新的方式和父母沟通,这个行为的背后是他对于分离在做进一步的准备。


  攻击的同时孩子也有和父母保持连结的复杂心情,所以孩子会非常关注攻击之后父母的反应。


  ❷ 攻击是孩子试探边界的表现


  一岁半的悦宝最近特别喜欢咬人,经常突然地就在我胳膊上咬一口,我先是大叫一声:“哎呦好痛啊”,他看到我的反应后,还想再咬一口,我指着他留下的一圈牙印说:“你看,你把妈妈咬痛了,给妈妈揉揉好吗”,这时,他就会用小手拍一拍再搓一搓咬的地方。


   在我反复告诉他妈妈会很痛之后,他仍旧会忍不住想咬我,但不会用力咬,会假装地咬我,他在试着控制自己,也在试探边界在哪里。


   大一点的孩子会因为抢夺玩具攻击其他小朋友,这其实也在试探自己和别人的边界,只不过通过抢玩具表现出来,所以攻击的行为很多时候是在学习怎么和他人打交道而已。


  ❸ 攻击是无法表达的亲密


  为人父母都有这样的经验,孩子和你玩得正开心时,会突然抓一把你的头发,或者抠你的鼻子,戳你的眼睛,看见你假装发怒还会笑个不停,这些行为都是在表达他有多想和你亲近。


  游戏中的一个小孩突然打了另一个小孩的行为,也可能是为了表达亲密,因为他还没有学会其他表达方式,比如说语言。


就像我能感受到悦宝咬我时有某种原始冲动在支配他,让他停不下来,他也还没有能力把攻击和爱的能量分开,就一股脑地全部投注到他喜欢的人身上。

 

  两个孩子的家庭里我们更容易观察到孩子之间的互相攻击,这时父母如何解读这种行为就尤为重要,如果你说这是两个孩子之间的竞争,他们在争夺父爱母爱,当然是对的,但对于帮助他们减少这种行为意义不大,实际上除了竞争成分还有天然的亲密成分,看我们选择哪一部分去解读。


  曾奇峰老师曾经说:就是对小孩来说,攻击哪个,或是在哪个身上用了力就表示喜欢哪个,如果不喜欢就不会用劲,喜欢哪个东西我们才会用劲。


  小孩子还分不清楚他的攻击是喜欢还是纯粹的攻击,因为这两者可能本身就是联系在一起的。


  ❹ 攻击为了引起父母关注

  曾在绘本馆看到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,她拿起绘本旋转一圈就把绘本丢了出去,捡起来之后再丢出去,她重复了几次,并且每次把绘本扔到地上后,她都会去看一眼不远处坐在凳子上看手机的一个男人,我猜想那个男人可能是小女孩的爸爸,她在用扔绘本这个动作试图引起爸爸的注意,但是她的爸爸好像并没有察觉。


  直到她开始把绘本丢到其他小朋友身上,被打到的小朋友家长走过去批评小女孩时,小女孩的爸爸才反应过来,走过去和那位家长寒暄并道歉。


  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小女孩当时的表情,相对刚刚她一个人乱丢绘本时的呆滞,这时她的脸上有了一些生动和放松的神情。

 


很多时候孩子表现出的恼人行为仅仅是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,根据他们的经验,只有当他开始攻击别的孩子时父母才会出现。


我们谈论孩子的攻击行为,实际上在谈孩子是如何建立关系的,攻击也是关系建立的一种方式,在他还没有学会用语言表达,或者他还没有完全被社会化之前,攻击是孩子能选择的建立关系的为数不多的一种方式。


通过观察父母在自己攻击行为后的反应,形成关于我是好的还是不好的,我是可以被接纳的还是不被接纳的体验,这样的反馈积累到一定程度,就形成了自我认知和自我如何在关系中存活的经验。



2.

理解了孩子的攻击性,回应的方式就有了


❶ 意识到孩子的攻击性是在经历一个成长节点时,接纳他的攻击性,陪他度过这个节点。


如果妈妈不能承接住孩子的攻击,她的反应是剧烈的,指责孩子,甚至给孩子贴上愿意打人咬人的标签,孩子要么认同这个标签,攻击行为越来越多;要么被自己的攻击性吓住了,感觉自己可以摧毁母亲,而需要把攻击性隐藏起来或攻击转向自身。


压抑的攻击性等待日后的爆发,比如成年后的暴怒、肢体攻击,甚至是犯罪,这种爆发就是婴儿期的攻击性没有得到转化的集中显现。


攻击性转向自身就会变成自我攻击,典型自我攻击的行为是有很多自我否认,总觉得自己是不好的,也会有不配得感。


如果妈妈接纳了孩子攻击性,孩子的经验是“你接受了我本然的样子,或者我可以成为的任何样子。”这种对自我的认可使得攻击性获得日后升华的机会,比如通过正当竞争取得好的学习成绩,社会成就等。


 给孩子一个清晰的边界


接纳并不是一味地纵容,接纳的同时也要清楚地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,什么不可以做,一个清晰的边界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安全的。


设定边界的时候要温和而坚定,温和的意思是对孩子的行为没有厌恶和惩罚的情绪,让孩子理解到不当的是行为,而不是他本身,坚定的意思是规则明确,不是这样做也可以,那样做也可以。

 

比如当他咬你的时候,你可以和他说:你咬妈妈的时候妈妈会很痛,咬人不是一个好的行为,下次你想咬妈妈的时候,可以轻轻地亲妈妈一下,或者在妈妈手臂上吹一口气。


让孩子逐渐意识到他和你是两个个体,他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的影响,他的边界感就此慢慢建立。


❸ 言说孩子的冲动


当哪吒的父亲将他巨大的攻击力解释成灵珠的力量,告诉他可以用这股力量保护百姓时,哪吒就挺身而出去追打海怪;但当百姓们围追哪吒,一口咬定他就是妖怪时,他大喊道:那我就妖怪给你们看!


孩子非常容易认同他人的评价,因为他的自体还非常弱小,他需要通过他人的反馈来建立和认识自己。


当你的小孩因抢玩具打人时,你可以问他:你是不是想和这个小朋友一起玩啊,那你可以拥抱他一下,或者和他握握手。


先解释他的冲动是什么,再告诉他一个替代攻击的行为,而不是直接打压他的攻击。



3.

应对孩子攻击性的目的是帮助他学会自控


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攻击行为,首先意味着孩子从中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自己。父母的负面评价不但不能制止住攻击行为,也给了孩子一个不好的暗示,这是最得不偿失的地方。


说到父母的负性评价,实际上和父母的投射有关。


回到开头朋友和她妈妈对待孩子咬人行为的回应,两种不同回应体现了对孩子投射了不同的内容:


父母一辈的人迫于社会环境和养育环境的恶劣,很多攻击性都被压抑了,在看到孩子打人时攻击性被激活,通过训斥孩子来缓解自己的攻击欲望。


相对父母而言我们的攻击性压抑得没那么厉害,还是有一些地方可以释放攻击性的,不会把过多的攻击性投射给孩子,觉得一个有攻击行为的孩子就是一个暴力的孩子,所以孩子的攻击行为不会引起我们激烈的情绪反应。


在一个情绪稳定的状态下更容易运用智力,也就是可以运用上述我们介绍过的那些理解和应对攻击的方式。


除了这些出现攻击行为后采取的方式之外,平时我们也可以安排孩子通过绘画、运动和游戏的方式来释放攻击性,尤其是绘画,简单易得,有时悦宝大发脾气或乱扔东西时,我就会把他带到小桌子旁给他几根画笔让他画画,很容易安抚他的情绪,屡试不爽。


说到底,父母应对孩子攻击性的目的不是控制他,而是帮助他学会如何自控。当孩子情绪爆发或出现破坏性行为时,我们要意识到我们怎么做实际上是在给他做示范,让他意识到他的攻击欲望是可以被接纳的,也是可控的。


最后,想用温尼科特说的一句话做为结尾:一个母亲最可敬的行为,是她能够被自己的孩子深深伤害,而她自己能深深憎恨孩子却不会向孩子报复。


 

 



  Copyright © 2008-2012 宁波慧境心理咨询网 地址:宁波市海曙区青林湾街80号
电话:0574-87037716 传真:0574-87037716 E-mail:huijingxl@126.com 浙ICP备20001465号-1
邮编:315016 凡本站文章,任何网站、媒体如欲转载,请注明出处"慧境心理咨询网"和网址www.huijingxl.cn